by 鹅鹅,说的是左边这张。
使用的胶卷相机是奥林巴斯的Pen ee,刚和我认识的一台相机。
去年春天和同学去小西天看《十诫(上)》(即前五诫),借住在她家,细细观赏了房间里她的所有收藏。介绍这台相机的时候,她说反正也没什么机会拍,不如让我拿去。
这台相机比较特别的地方有三个。首先,它是一台半格胶片相机,也就是说吞下一卷36张的胶卷后,它可以吐出72张照片(运气好的话甚至更多)。其次,它是一台机械结构的相机,这代表了它不需要插入电池就可以工作,并且由于不会内置电池,所以故障率相对更低。最后,它是一台需要估焦的相机,拍摄时有远景、中景、近景三种模式可选。总体来说不是非常傻瓜,但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操作——虽然就算需要,也都会被我转化为“靠感觉”或者“看心情”。
从去年五月到今年五月,断断续续拍了一年(大部分照片的拍摄时间集中在去年五月底、六月初),上周终于拿去冲洗,这周收到照片。虽然距离拍摄的时刻已经过去许久,但我竟然能记得大多数照片的拍摄地点和拍摄时间。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应该是拍得挺成功的一卷。
可惜的是冲洗的店家把我应该拼在一起的照片裁开了,时隔多年把照片导入procreate,在空白处写了字,弥补丧失的乐趣。
你和怎么样的人擦肩而过了?
你会把晾衣杠撑出去这种晾衣法吗?
要不要买点什么呢?
很巧的,拿到这台相机的时候去看了基氏的《十诫》,写下这篇文章的前一天又看了他的《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其实两部片子就能让你了解一位导演的风格,那么这些照片也许也可以让人更加了解我。
因为没研究过这台相机(虽然本来就不会研究),所以很多次按下快门的时候进光量都不够。但无所谓,重要的不是怎么拍出好照片,而是我知道我想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我知道我是否喜欢眼前这张照片(就像我今年排片的时候发觉,看电影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看到简介、了解题材之后,就能判断这部电视是否是自己想看的电影,摄影、生活等等当然也是)。转河的照片再暗我也喜欢。
最后祝大家儿童节快乐!可以(在某些时刻)不必区分幻想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