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omereason |||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上)

BGM:No Tears in the Morning

想写的太多了!先发上篇,主要关于作品,与友人有关的内容和本次参加活动获得的感受放在下半篇。


出发

这次行程安排得很好,买了周四晚上的动卧,订了离中间剧场很近的酒店。周四下班吃完晚饭后提前准备好了第二天的阿华田和早点。前往火车站的途中就预感这次旅程会很不错,没淋到雨,但又因为下过雨、地面湿滑,推箱子基本不费力气。

从二楼俯视进站口从二楼俯视进站口

发车前透过车窗看到另一辆火车上两位司机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和准备,穿好夜光背心、爬下车、顺着铁道走到车头和车道的连接处、检查完毕后再返回。我突然被某种力量驱动,和年纪稍长的那位挥了挥手,他也对我点了点头。我所在的列车先出发,没有见证那辆车发车的瞬间,但过了一会儿它超过了我们。我想那辆应该是高铁。空荡荡的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依次在我的眼前出现又逆序消失不见。

由于已经一个人坐动卧去过北京积累了经验,这次提前把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例如洗漱用品、在北京穿的薄羽绒服、直板夹、早饭)装在手提袋里,避免在逼仄的卧铺房间里开箱的窘境。同房间的是两个中年男子,所以早早洗漱完爬上床铺。夜晚在下铺大叔的呼噜声中成功存活,醒来后还在被窝里给自己加了一条棉毛裤保暖。吃了早饭,对着动车上的镜子夹了头发、化了眉毛和口红,从火车站赶往现场。

抵达

从车站前往中间剧场需要先坐地铁,再换乘公交车。出地铁站上到地面,再次感受到北京干干冷冷的空气,有一种回到故乡的舒畅和安心。

对我来说北京才是故乡。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我一定已经离开它许久,并且只能短暂地与它重逢。我一直很高兴能来北京,在那些独自无所事事的缝隙里,我开始识别对我来说不重要的事,找到吸引我的事。

由于上车的时间是工作日的十点,所以车上基本都是戴着帽子、在室内也不会脱下的老年人。由于年龄相仿,有些老人会很自然地攀谈起来,还有一些会给比自己看起来年长、或更需要座位的老人让座,而后者也会一直帮前者盯着即将释放的空位。他们的说笑声不会让我觉得吵闹。

下车后不需要导航也熟门熟路,仿佛走在回家的路上。提着箱子和袋子爬上通往剧场的楼梯,推开大门,我坠入梦乡。

动画

蛮荒星球

主竞赛单元一,本届费那奇的第一场!其实今年的主视觉不算是我喜欢的风格(Yinan设计的2021年主视觉仍然稳居我最喜欢的费那奇主视觉宝座无人超越),但看到主视觉动画还是心里涌起美妙的气泡。与21年的草地野餐、22年的奇妙大转盘、23年的航海日记比起来,今年的明显更热烈,被节庆氛围包裹的人类宇航员、蛙女士、外星人欢聚一堂,随着旋转发光体上的倒计时数字越来越小,我心里的感动与期待也渐渐变浓。萤幕外的我们看着幕中之幕的光芒撒在吃着星星爆米花的蛙女士身上,氛围又从热烈变得宁静安详。小小外星人在左上角喷出七彩光线,主办方、承办方的名字一一显现,我在心里感叹每年都能来这里真是太好了。

这一场的片子算不上多喜欢,《蛊》的画风和故事都不在我的好球区,《疯子》和《兔子的状况》台词太直白,并且和画面不是共生的关系,让我觉得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价值所在。《飞蚊症》的意向选得很好但题材和想表达的内容中规中矩。《大码》《三姐妹》很男、很无聊,《美工刀》《面具之下》和《服装社会》没给我带来什么特别的感觉。最喜欢的是《林中之人》,画面是我都能画出来的那种简单朴实,但好像这样的笔触反倒更能展现战争的荒谬和其中闪烁的人性光亮,印象最深的是不同阵营(颜色)的小人分享物资,受助者接过物资的时候,物品从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的镜头。

白描东欧

因为策展人航班取消没有来到现场,所以由彦潼代为做开场介绍(一直都觉得她的名字很好听!)彦潼简单说了说萨格勒布动画学派到近年克罗地亚动画的风格转变,讲得磕磕巴巴,有两次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而停顿,对观众笑了笑再继续。当时就觉得她真是好努力、好可爱!其实主竞赛单元的初审评委都很不擅长念稿,不是听起来像机器人、断句奇怪的,就是对着稿子也频频卡壳、念不清楚的(比如有一位评委总把今年收到的1002部片说成1200部),但我反倒觉得生动。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陈述方式,本来大家的陈述就可以忘词、卡顿、不流畅,只要我们愿意倾听,能够理解、交流就好。这也是费那奇让我觉得真实、真诚、返璞归真的原因所在,在学校、职场、在社会交往里被人为定义为重要的东西,到这里都可以不再重要。

本单元没有太多触动我的作品,甚至《大警探回家》直接看睡着。《学走路》还挺喜欢的,虽然没有台词、线条也很简单,但表达幽默、清晰。《阿尔卡》是我21年来做志愿者的时候,因为要提前返岗错过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当时对这个故事的好奇还记忆犹新,很幸运3年后终于看上,它的诡异氛围也没有令我失望。和河马共游的女人,浇花浇得满地水的服务生,倾斜的船与滑落的酒杯,缓缓涨起的水位,掉落后碎裂的石膏像,沉没的船只在海底又重新恢复了电力,继续航行……

时空涟漪

主竞赛单元二,第一天的最后一场。《流浪的球》是一位学版画的男生的作品,动画的成分不多,让我也有跃跃欲试之想(特别是把“球”在不同场景留下的照片剪辑到一起的片段)。《悲惨的奇迹》虽然没有剧情或故事,但呈现方式非常新颖有特色——通过文字/语言的不同运动组成与文字意义相关联的图像。《想象那样》的角色瞳仁不是圆形,好像是十字又好像是星星。《避雨》看的时候没有懂,后来翻书的时候了解到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女人借由开发游戏逃避现实,并反思过去与当下”的故事,所以穿插了游戏角色和女人过去及现在的各种片段,想再看一遍。《美丽的伤疤》我很喜欢,可能是本届费那奇动画周最喜欢的作品了。少见的描述“已逝之爱”的片子,呈现了复杂的体验,是想在去年费那奇“恋爱迷航”单元看到的。关系已经结束但爱不会即刻消失,曾经的探险时光可以通过圆环状耳饰中间的洞口窥见,心中的伤口与脸上上的伤口连接,血液低落,爱人的手抚过,最后都成为纪念。非常漂亮的片子。

生命之树

喜欢的片子最多的一个单元!没想到《梨园》是学生作品,感觉技术和情感表达上都很成熟了!通过简单的色块与线条,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重新描绘自己幼时的经历。一开场小朋友不听妈妈话的场面就让人觉得非常鲜活。Grandma胸前凹进去的半圆和她影子丰满的胸部形成对照,梨子的影子又与乳房对照,让观众很容易就能理解小女孩所想。最后小女孩把梨核放到Grandma胸部的缝合伤口上,帮Grandma把衣服拉好并且抱紧熟睡中Grandma的身体,看得我泪汪汪。《野性动物》再一次加深了我的“画面越好、片子越无聊”偏见。《离别言语的事故伤悲用悲伤故事的语言别离》虽然看起来比较青涩,甚至某种角度来说不太像动画,但给我带来的感觉非常特别,像是从热闹的宴会现场来到山间,用手捧起溪水。在你以为不会有结果的时候,又通过“删除键”让答案显现。那一刻仿佛答案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放弃”之后才“找到”这一点反而别有风味。问了导演这样设计是不是表达了对“告别”的看法,导演陈述了一大堆跟示波器有关的知识……《绵羊之歌》是少见的以老年人为主人公的片子,也通过“放弃”的举动呈现了老年人的内心转变。

半岛狂想曲

这一单元是萨格勒布动画节近年的获奖作品展映,本场由赶到北京的丹尼尔苏吉介绍!萨格勒布动画节是全世界历史第二悠久的动画节(第一名是法国的昂西动画节),苏吉还很自豪地说获得了大奖的作品能直接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机会,并带了半句能不能获奖就是它们的事了(大笑)。萨格勒布动画节的奖项十分丰富,单单这个单元作品获得的奖项就涵盖了大奖、最佳首作、最佳学生作品、观众选择奖、最佳创意奖等等,可见组委会愿意用各种维度去审视作品,毕竟动画片的表现形式就应该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

最佳创意奖《飘飘欲仙》真的非常有表现力!比如把约会时的心动体验通过二人一起从山顶滚落的画面来呈现。《拾荒岁月》已是第三遍看了,第一遍看的时候暗暗感叹对外国人的家庭纪实很难共情与理解,看了那么多遍也逐渐能感觉到作者重视“源头”并表达感恩的心情。《夜车》是2021年看过的片子,当时印象就非常深刻(因为很血腥),这次放映仍然能时不时听到周围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扎尔科,别把孩子宠坏了!》不愧是获得观众选择奖的作品,家庭轶事不落俗套(比如外公喜欢带小朋友去酒吧社交,并且非常支持小朋友不去幼儿园),结尾长大后的作者出现在荧幕上,讲述着虽然外公外婆已经离开她许久,但一直是她的守护天使,非常感人。

月之暗面

看推送的时候很期待这个单元,因为该单元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并且导演也几乎都是女性。Breed带来的“透过显微镜镜头观看”的感觉非常奇妙,导演由于在塔林未能前来,委托了戴着头套的“替身”出现也是。《鱼》的导演赖颖丹在Q&A时说,希望通过动画做一些不太容易通过语言诉说的陈述,深以为然。《钢琴手》不愧是游戏设计师的作品,前半段有非常熟悉的闯关感,后半段的剧情又很出人意料,手从小女孩前行的帮手,转变为被小女孩拖着也分毫不动的负担,最后一切都消失殆尽。《四无青年》里全场都能接收到Abandon的笑点和其后那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法专心致志的无奈。《亲爱的姑姑》是导演陈思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朋友的遭遇创作的作品,能说出来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很敬佩,希望这样的表达可以让她、让更多人获得面对创伤的勇气和力量。《冷汤》聚焦在婚姻中提供免费“劳务”还经受丈夫家暴的女性,好几个镜头都非常精准且有力,比如和丈夫相处时室内的水位慢慢上升,女人只能从楼顶爬出,并且像拧干毛巾一样拧干自己的身体和手臂。最终只刻画女人离开,而并未对男人过多着墨的选择也很好,因为男的怎么样都无所谓,不值得关注,也不可能抹消已经造成的伤害。

星图边界

这场偏抽象的作品较多,但我因为喝了茶百道一点都没犯困(直到当天晚上12点都不困就是了)。《施坦普费尔之梦》的画风和内容让我想起Pentiment。《我看我自己是怪物》的旁边是耳语这点非常新鲜(想提问,可惜导演不想公开身份没有上台)。问了《周六,给蜻蜓的信》导演为什么三个故事前都有胶片的插入,导演说因为自己正从动画转向纪录片,想探索这两种媒介的差异和边界所在。《点一个汉堡》特别有意思,大概是中国作品里呈现形式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了!汉堡生成游戏、vlog拍摄、字体拆解等等,每个小单元都有令人捧腹之处,看得出这几位作者都放开了创作、玩得很开心,观众看得也很开心。几人通过费那奇结实这点也很美好。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场Q&A的主持人有一位外国创作者,他会很认真地向每个作品提问,并且打断了多次发言的项目策划Yinan,要求汉堡组每个作者都发言。那时我心想外国人真是重视team work里每一个成员的想法啊。

日落之后

主持人介绍时说有些恐怖元素的单元!《休息区的夜晚》超级可爱,描述了小动物们在夜晚的休息区的故事(诶?我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那天,妈妈晚上没回家》是难得一见的恐怖作品!导演说他和编剧很喜欢恐怖电影和游戏,Q&A的时候问了导演有没有恐怖游戏推荐,收获了《死魂曲》《玻璃阶梯》《修女大屠杀》。《夏夜乐章》也是本次动画周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半截在车窗外的死神的镰刀一下子就让我想起《陨落之星》里的向日葵,虽然结局不算新颖,但表现形式有些诡异,所以也十分美味。


我最早来费那奇的时候纯粹是校园生活太无聊来找点乐子,这几年看下来倒也逐渐对动画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和自己的喜好,甚至看片子的过程中很多想法会自然而然地跳出来被我抓到。

参加完本届动画周最大的感想是,虽然大家可能已经对剧情、故事司空见惯了,但要讲好故事其实是非常难的。创作者自身必须先有敏锐的感知,还需要把这种感知透过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出来,并且扣上和观众的“情节-情感”回路衔接。最微妙的地方是,虽然人类地某些情感是共通的,但是情感的产生很难捕捉并溯源,所以特定的故事要产生动人的情感,是需要创作者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打磨的。《美丽的伤疤》《梨园》《离别言语的事故伤悲用悲伤故事的语言别离》就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作品。

在获得了一个很棒的底子之后,厉害的创作者会在其上添加吸引人的新鲜topping,也就是非常有表现力、能在一瞬间就让观众体会到相应情绪的镜头,比如《冷汤》里拧干自己的手臂与身体,比如《飘飘欲仙》中把约会对象推下山崖后自己紧随其后和他一起滚落。这方面也许需要一定的“通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某些触电般的灵感时刻。

还觉得能够理解当年豪格说的,很多中国作品一开头你就知道故事怎么发展的心情了(他名字也好好听!)今年能感觉到有的故事稍显刻板,有些表述与画面割裂,有的隐喻又太过直白,而另一些非常轻盈、自如、大胆,有些即使内容抽象,比如《悲惨的奇迹》,让你觉得不能(也无需)理解,但也无法不被盯着大屏幕,期待它还能上演怎样的魔法。

另外还发现一点就是,外国作者写同年趣事、经历,回忆,或纪念能干、可亲的长辈的故事不少,但中国作者的回忆类作品多是童年伤痛。

展览

去年没挤出多少时间看展览,所以今年安排了一个上午、半个下午的时间,虽然最后因为我懒得起床、出门,只剩半个下午了,但也大有收获!

先看了玛丽的动画伞和动画盘,动画盘被放在唱片机上旋转。其实原理应该和费那奇镜差不多,通过旋转让画面动起来。有趣的是,通过志愿者的陈述得知,由于人类的眼睛能够识别的帧数太高,所以通过肉眼看动画盘的效果不如透过手机屏幕的好。可以通过手掌在眼前上下摆动的方式,手动抽帧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动画转盘动画转盘

赶着没什么人的空挡去VR区域玩了很长时间。上一次戴上VR设备应该还是2021年在展览区当志愿者的时候,当时只是粗略感受了几个画面,这一次完整体验了一部游戏、观看了三部短片。游戏的名称是Monad,除了拿取地面上的物品时我也要几近趴在地上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外,故事和玩法方面没有太多令人称道之处,但这是我第一次玩完一部VR作品,所以也是宝贵的体验!此外负责调试设备的王姓男子态度非常温柔,让我的体验感也上升了一些。3部VR短片分别是记录了印尼某地几十年间变化的短片、不知所谓的星空短片和定格拉拉片,第一步片子360度都有画面,看的时候我疯狂转动椅子,一点不晕,大概可以算是我为游戏而生的证明。

MonadMonad

前往展览的其他区域,拍下了好几张“面部彩绘”的图片,抽了几张电子塔罗,玩了一个没什么印象的游戏,看了不知道是什么的画面。然后遇到了MeMoMi——本次展览我最喜欢的作品!从展台布置就能看到创作者的用心,Emi准备了留言本和很多彩笔,并在本子翻开第一页写了能“见到作者Emi Sun”的时间,还提到“我超热情“”找我要MeMoMi周边贴纸!“(如果没有这些话我大概不会在现场抓住她直接输出)。还放了红色的毛绒制品,当时我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关注了她的社交媒体后得知这是她以前的作品,并且在游戏里也有类似的呈现。关于MeMoMi这个游戏,我在现场的留言本上写了留言、和Emi当面聊过、线上发消息聊过,还写了测评,所以对于游戏本身实在没什么要特别记录的内容了。总而言之,非常喜欢这个作品,给我的体验超越能够算是公认2024年年度独游的《动物井》,设计得很流畅、感情很饱满、制作者投入了很多爱、将会有周边,并且还有重置计划,所以请大家多多关注吧!

看!我的脸蛋!看!我的脸蛋! MeMoMi贴纸MeMoMi贴纸 “见到作者”“见到作者”

所以说以后还是要给展览区域留足时间!

Up next 日本|流水账版本濑户内海五日游记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下)
Latest posts 电影|《四个春天》 随笔|两个人的生活和一个人的到底有什么区别 周记|去桌游展的周末 我的上影节十日谈 周记|关于生日周的一切 “从空中降落在地的多角星” 电影|《攻壳机动队》 巴厘岛|与许多美好的灵魂相遇 我终于用上棉条啦 日记|《混沌武士》之夜 道格玛95和我剪的头发,旅行小贴士和《极乐迪斯科》里我难以理解的东西 关于别人不喜欢我喜欢的作品或者别人喜欢的作品我不喜欢这件事 书籍|《家的扫除》 厦门|春节出行 2024年度总结 【特约来宾】小桃的2024年度总结 不锈钢汤锅介绍及使用指南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下)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上) 日本|流水账版本濑户内海五日游记 博客九问 游戏|花与太阳与雨 游戏|In Stars and Time 周记|Cicada15周年巡演&费那奇动画之夏 “国游之光”背后的悲惨光景 周记|新家的第一个周末 合租生活启动! 看房注意事项 上海|我和电影 书籍|《控糖革命》 日记|下班后直奔酸汤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