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omereason |||

游戏|十年了,我仍觉得它是最棒的种田游戏

星露谷物语

最近开始玩《星露谷物语》。大一就买了,一直没打下去(因为觉得跟我念念不忘的种田游戏比起来没有特别大新意),最近无聊点开,没有觉得有啥特别好玩的地方,但还是上瘾了似的打了将近50小时,能理解这款游戏为什么会被称为肝露谷物语了。

《星露谷物语》能让我沉迷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正反馈,种田、浇水就能结果,养鸡、养牛就能得到鸡蛋、牛奶,给镇民送礼物就能加好感,所以你能兴致勃勃地干这干那。二是有目标,我要攒钱盖大房子、升级大鸡舍、大畜棚,我要和某个镇民结婚,我要解锁这样那样的地图和事件,所以可以一直肝下去。

但也只是肝下去而已,我并没有觉得特别开心或者特别好玩。

于是第2308次想起了《符文工房3》。


符文工房

RF3封面RF3封面

我心目中最棒的种田游戏——《符文工房3》(以下简称“RF3”)。复制一下百度介绍:

拥有“新牧场物语”之称的《符文工房》由日本MMV-i推出第三作《符文工房3》,本作借助包含前两作中登场的牧场生活要素、冒险要素以及恋爱要素等基础设定,追加主人公变身的最新要素。主角是一名怪物,由于某个原因,他来自了女主角之一所在的村落,于是在这里他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这次的游戏种植只能在大树内进行,其它牧场工作同样如此,这也让本作的模拟和战斗两个部分相当清晰。当然系列经典的恋爱结婚生子要素、RPG角色扮演要素等均尚在,游戏可以说是nds平台上最为成熟和完善的一部《符文工房》作品。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可以种田、打怪、钓鱼、和喜欢的对象结婚的游戏!

镇民朋友

我对这个游戏的人物印象很深刻,仿佛我们真的住在同一个小镇。

我现在都记得小镇地图。从我家往下走,左手边是杂货店,经营杂货店的是一个叫艾琳的女孩,银白卷发,戴蓝色头巾。艾琳很喜欢睡觉,站在收银台也经常打哈欠,最喜欢的是钻石。

右手边是镇长家,镇长的孙女叫希雅,经营花店,喜欢各种花朵,是本作的第一女主(也是我老婆)。希雅特别温柔,现在想来她的人设十分普通——知心姐姐,但足以迷住小朋友我了(到现在也喜欢大姐姐)。

再往右是铁匠铺,里面的女孩子叫托纳。托纳是个寡言的少女,有一头红色的头发,本体是类似于凤凰的魔物。

还有经营温泉店的一家,店主的女儿叫咲夜(那时候还不认识“咲”字,一直念成“吟”夜),还收养了一位唱歌好听、喜爱章鱼的人鱼女孩;住在森林里,热爱艺术的少女;打着白色遮阳伞,穿着紫色裙子的大小姐索菲亚,和她喜欢失败作(做坏了的菜)和垃圾的富豪老爸……

算不上多么生动、立体的人物,但每一个人都像我的朋友(从小就爱和纸片人玩,找到了我吃vtuber的根源了),我了解他们的性格、记得他们的喜好,逢年过节就拔自家地里长的农作物送给他们,不是为了加好感度,而是觉得,在值得庆祝的日子里就应该给每个人都派发礼物。

左上角希雅,右下角艾琳左上角希雅,右下角艾琳

我的生日是夏季5日,第一年和大家不太熟没收到什么礼物,但是第二年,大家都送我了很多贵重的礼物,我全都存在箱子或者冰箱里舍不得卖/吃。等物资充裕起来发觉,可能那些礼物没什么特别的,可是还是好好保存着。

被我的真诚打动,每个角色的好感度都是10个心,每个结婚候补都经历了结婚事件,甚至过完剧情还觉得不满足,吐槽制作组没有创造更多对话/事件。

卡关体验

这个游戏有主线剧情,我因为一直没发现迷宫前面有条岔路,所以一直没有触发主线剧情,一度以为这游戏是个纯种田的游戏,还从第一级玩到了二十几级,想来挺好笑的。

想想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图文攻略都得用电脑找,更别说视频攻略了。那时候卡关一般都不会查攻略,甚至像我这样卡关不自知。

就放在哪,等打通那天豁然开朗,或者打不通永久放弃。

优秀存档

这个游戏我打了很久,拥有自认为超级优秀的存档,综合等级超过100级,房子升级到最大,钱用不完,各种设备、货物、素材都有了,冰箱里放满了珍贵的食物。说起来我对日本美食的了解应该是RF3启蒙的,欧姆蛋、玉子烧、亲子丼,而且RF的烧菜系统做得很精细,有不同的烹饪方式,要用到不同的厨具,比如搅拌机能做果汁,蒸笼能做点心,菜板能做刺身,锅能做炒菜……

可以看到厨房里不同的厨具可以看到厨房里不同的厨具

还有怪兽农场,我最喜欢的怪兽是一只金毛的狼,叫做Fang,日语意思好像就是狼牙。我带着它出去战斗基本所向披靡的(还可以骑着它,增加行动速度)。

左上角怪物农场,别看只有一个房子,里面有很多房间左上角怪物农场,别看只有一个房子,里面有很多房间

可惜这台nds后来充不进电了,我应该再也找不回我的存档了。

还能记得那时候的我

还记得一开始玩这个游戏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我的非常漂亮的水蓝色nds上。那一天下雨,外婆在客厅里跟朋友打电话,说我考进了什么什么初中,而我第一次踏上通往希雅蕾斯之树(我家)的长长的阶梯。天空中飘着花瓣,我的脚步声「tita tita」。

就是这一段,我住在树屋里哦就是这一段,我住在树屋里哦

后一段我能回忆起来的时光是来年劳动节假期,我们去杭州玩,我在车里玩RF3玩到没电。

之前和大学室友聊天,提到这个游戏,很激动地聊了很久。

十多年了,这些细节依然刻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现在即使玩到好游戏,激动的心情持续到游戏完结也就结束了。十年后我还会记得旷野之息吗?大概很难了。


初中游戏

可能那个时候小,游戏能给我的冲击就特别大,因为要上学玩游戏的时间不多,所以特别珍惜玩游戏的时光。很有意思,那时候很多游戏起名字不支持中文,我就打一个JACE上去,经常被叫JA同学,CE君之类的。

去电玩巴士拷贝

小时候家附近有一家电玩巴士(后来一长段时间都很难找到线下游戏实体店,直到ps、ns有国行),最喜欢去那里拷贝游戏,他们有个游戏库,那里面感兴趣的我基本都拷贝过(对不起!小时候都玩的盗版游戏)。

如果要我推nds上印象最深刻的三个游戏,我会推《符文工房3》、《最终幻想外传·光之四战士》和《雷顿教授与恶魔之箱》。

光之四战士

可能是系列里最名不见经传的作品,但是我心中第一梯队的Final Fantasy,可以比肩边我边打最终boss边哭的10。

我愿称本作为JRPG中的“六边形战士”。画风、音乐、剧情、战斗系统(说不出另外两条边了!!!)都很优秀。

骑着飞龙的四人骑着飞龙的四人

剧情跟DQ11有点相似,但比DQ1邪恶得多。上来开心了没几分钟就给我全镇石化,打败魔女之后不但没有解除石化,反而解除了怪物的封印……主角队伍前期四分五裂,好不容易找到个人过不久又脱队。编剧毫不掩饰本作的暗黑风格,亲自杀死自己昔日好友的老鼠、对于寻找爱人抱有执念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成幻影的青年、前期主角团一直怀抱希望寻找的英雄早已堕落成“恶龙”,黑化就算了,我还打不过!

更令人绝望的事,本作战斗难度相当高。主角脆,敌人不但攻击高,而且随便抓一个小怪都能给你加一堆debuff,中毒、沉默、混乱、昏睡(这还只是我能记得起来的),一般遇到一个攻击力高的敌人+一个爱加debuff的敌人就会死,大前期就十分危险。虽然现在高难度游戏也很受欢迎甚至能打出自己的风格,但是,这可是回合制啊!!!脸黑的话,操作多么高杆都救不了啊!!!死了就扣一半宝石回到很遥远的存档点!!!那时候世博会,我就在排队入场的时候重复”愤怒合盖——再次尝试——再次受挫——再次愤怒合盖”……

本作“增加顾客粘性”的一大利器是丰富的专职系统,黑魔法师、白魔法师、盗贼、药剂师、音乐家、精灵史等等等等,每种职业都有对应的技能和特性,以及漂亮的帽子/头饰,配合不同的武器、盾牌和服装,可以玩成纸娃娃换装游戏!

另一大利器是配乐。本作配乐十分用心,同一场景的BGM还分白天/黑夜版本。最近在网易云上找到了原声专辑《光の4戦士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外伝- ORIGINAL SOUNDTRACK》,很耐听。最喜欢出生小镇的bgm,有一段像是水晶雨滴掉落下来的旋律,配上风吹过时麦浪翻滚的光晕,好美!

就是这里的高光就是这里的高光

可以说JRPG该有的要素,光四都有了。四人战队、转职系统、风格迥异的小镇、龙(天空中交通工具)、鲸鱼(海里的交通工具)、世界树、魔女等等等等。我对RPG的概念建立的可以说是靠的这个游戏。

直到今天你去玩《勇者斗恶龙11》,基本上还是围绕着这些元素展开的(当然出自同一公司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这游戏对我的动漫审美也有一定影响。我至今仍然喜欢一些画风神奇的动画片。比如:

《灵能百分百》《灵能百分百》

《四叠半神话大系》《四叠半神话大系》

《我燃烧的心胸依然能够融化你的匕首:一个爱情故事》《我燃烧的心胸依然能够融化你的匕首:一个爱情故事》

恶魔之箱

《雷顿教授与恶魔之箱》封面《雷顿教授与恶魔之箱》封面

我的第一部雷顿教授!雷顿教授是个解谜游戏,一部游戏里围绕着主线剧情铺设一百多个谜题,小谜题都挺有意思的,主线悬疑氛围也塑造地很好!

火车上的谜题印象特别深刻,要把门牌上的数字(一堆3和7、0)拼成WELCOME。我特别不擅长华容道,但有个跳不了的剧情谜题就是个拼图华容道,记得我那时候在大光明电影院外等着看《功夫熊猫》,等进场的时候拿出游戏机,运气好给我试出来了!

列车终点站,黑夜中的幻想之城费尔森斯(感谢网易云评论区),可以入选我最喜欢的游戏城镇TOP10排行版。小镇的风格跟bgm特别配,落魄的城市,但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落,还沉醉于采矿黄金时代的美梦之中,但逃不脱幻想坍塌的那刻。

虽然故事很不合逻辑——怎么会有气体能够创造出一个幻想小镇,还能跟小镇里的人对话——但可能正是因为太奇幻,所以现在还能记得这个故事。

去年在3DS上玩后三部的《雷顿教授与奇迹的假面》,大失所望,现在LEVEL5大不如前,估计很难再作出能够比肩前三部作品的雷顿教授了。


当年很少有视频攻略,更不会有测评up了,周围也没有一起玩游戏的人,这些作品也跟“年度游戏”之类的奖项完全搭不上边,但小时候玩得好开心。怀念小时候玩的游戏,大概跟怀念「港乐」,怀念「大学时代」差不多吧。

Up next 灵感|胶片和蛋糕 游戏|魔吉拉的假面,打败时之笛成为我心中的系列第一
Latest posts 日记|《混沌武士》之夜 道格玛95和我剪的头发,旅行小贴士和《极乐迪斯科》里我难以理解的东西 关于别人不喜欢我喜欢的作品或者别人喜欢的作品我不喜欢这件事 书籍|《家的扫除》 厦门|春节出行 2024年度总结 【特约来宾】小桃的2024年度总结 不锈钢汤锅介绍及使用指南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下)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上) 日本|流水账版本濑户内海五日游记 博客九问 游戏|花与太阳与雨 游戏|In Stars and Time 周记|Cicada15周年巡演&费那奇动画之夏 “国游之光”背后的悲惨光景 周记|新家的第一个周末 合租生活启动! 看房注意事项 上海|我和电影 书籍|《控糖革命》 日记|下班后直奔酸汤米粉 灵感|从《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到《星际拓荒》 月记|四月开心事 记录|六个梦 周记|啦啦啦,啦啦 青岛|和友友 青岛|和家人 喜讯|工位有显示器啦! 灵感|想念到底是什么感觉 日本|Day 4 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