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omereason |||

道格玛95和我剪的头发,旅行小贴士和《极乐迪斯科》里我难以理解的东西

春天要到了听一点欢快的曲子!BGM:IYKYK

其实这次想写的内容我没办法说清楚,从长长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也从来没有好好起过标题)。但毕竟每年都有几篇这样的,所以没关系。比起这里的文章都清晰、完整、有可读性,我更希望能够留下我的标记,所以还是要写。

《狗镇》&道格玛95

上上周六参加了本年度的第一场影展——丹麦电影大师展。片子是酸酸选的,我提前没有做过任何了解就直接进场了。看完难以置信这部片子有三小时!一点难熬的感觉都没有,太值得一看了!

《狗镇》的明信片《狗镇》的明信片

这部片子的的形式非常新颖,置景类似于舞台剧,建筑、矿场、道具、植物、狗都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在地上画出格子、写上路名,勾勒作物/动物的轮廓并标记名字,甚至进出建筑物都需要演员进行开门、关门的无实物表演。剧本非常扎实,刚开始会被女主和小镇居民的友谊感动,中期被恶心到,最后女主说出“这是我欠她的”的时全场掌声雷动。人性的复杂与丑陋得到了具象的展现,甚至包裹着圣洁外衣的“善良”本质是傲慢都被导演无情戳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看起来低成本的简洁拍法反倒让这部片子别具风味,给时长灌水并让观众如坐针毡的导演,和希望完美掌控场景、灯光但又无法呈现出与此等“掌控力”匹配的效果的导演都应该感到汗颜。

开场前排队敲了这个影展的印章,其中一枚与Dogme 95有关。周一上班闲暇时检索了一下Dogme 95的含义:

Dogme 95 was a Danish avant-garde filmmaking movement founded by Lars von Trier and Thomas Vinterberg, who created the Dogme 95 Manifesto” and the Vows of Chastity” . These were rules to create film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story, acting, and theme, while excluding the use of elaborate special effects or technology. It was supposedly created as an attempt to take back power for the directors as artists” as opposed to the movie studio.

恰巧这次丹麦电影大师展展出的就是拉斯·冯·提尔和托马斯·温特伯格的电影,怪不得会制作Dogme 95主题的印章。Dogme 95的主要的规则包括手持拍摄、音乐必须现场收音不能后期编配、不能手动打光、不能使用滤镜等等,正如介绍里提到的,该流派的导演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故事本身,而不是乱七八糟的效果。其实我蛮喜欢这种态度的,我自己拍照片也不喜欢修图(虽然我主要是懒也没有那个技术),但我也确实觉得如果总想着之后还可以怎么怎么调整的话,拍摄状态是会受到影响的,而且比起后期编配得很漂亮的,我更喜欢略带粗糙质感的东西,皮肤的质感、镜头的晃动、手工作品的瑕疵都是。

自己给自己剪头发

本来没想写剪头发博客,因为我剪得太随便了,对想学习自己剪发的人来说应该没什么价值。但上周一看了《诡才之道》,看得很开心,对“价值”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总说我很喜欢看作者表达,但以前提及“表达”的时候,脑海里不会浮现《诡才之道》这样的片子。比起还比较稚嫩的关于“被看见”的表达,导演更擅长展示ta觉得有趣的动作和情节。但这并不影响这两个小时我过得很满足,以及这部片子给我带来很多新灵感。然后我发现,我想看的其实只是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关心身处的环境和周边人类的好人,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已,最广义的表达自己。像《极乐迪斯科》那样高深的,可能绝大部分玩家都不能探寻真意的表达,和本片这种简单流畅让人开心的表达,都是很棒的表达。只要你在说话,你以及你想让人感受到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并被接收到。这一点不只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会称之为“作品”的东西,社交平台的发言、博客里的博文都是一样的。

所以还是可以把我的小心得写下来!更专业的剪发教程可以看陆博学的《从头到脚的生活经验》(注:Middle of Nowhere大装修啦大家快去参观)!这里提供右撇子用超简单短发教程&tips,希望给大家一些瞎剪的勇气!

工具

发剪和牙剪各一把,发剪一下就能把头发剪断,我拿来剪刘海;牙剪是理发店打薄用的一边刀刃呈锯齿状的剪刀,由于不会一刀剪断,所以可以放心剪,除了刘海都用它。

品牌的话没什么所谓,我是淘宝上随便买的,30元能买到剪刀梳子套装(但梳子我基本不用,顶多梳掉碎头发)。

分区

我一般就剪三块,刘海、左侧头发、右侧头发。后面反正也看不到,加上短头发后面本来就短,两侧多拿点基本也剪到了,正后方随便剪几下就行。

刘海

刘海平的/斜的对着镜子剪就行了。平刘海快剪到底(两边)的时候可以有个弧度,即两边稍长一点,和侧边垂下来的长头发衔接。

左侧

右撇子的话左侧剪起来很顺手。右手拿起剪刀、头朝左上不用翻转,左手拿起一撮头发,找到你希望剪到那么长的位置(其实也无所谓,我一般会再往上点,牙剪剪不断所以不会很明显),剪一刀,不要剪到底,再往下移一小段,剪一刀,再往下移、剪、移、剪,直到发尾,大概剪六刀(可以想象一下羊毛卷的头发,每个卷卷的地方剪一刀)。左手一直捏着这一撮头发不要放手,最后能拿着剪下来的头发,就可以直接扔垃圾桶或者水台里,方便清理。再拿一撮,剪剪剪剪剪剪到发尾,拿着头发,扔掉剪掉的头发,循环。

先剪脑袋上半部分,蘑菇伞,再剪下半部分,蘑菇柄。脑袋上半部分根据自己喜欢的圆润程度调整,下层基本觉得哪里特别长的多剪剪就行了,因为剪刀方向关系,这么剪下来直接就有一个弧度,觉得差不多了剪另一边就行。

这次剪得有点翻车,主要是两边下刀点太高了,导致层次太高、脸侧的头发太少太薄,还是得有点头发修饰一下我圆嘟嘟的脸!但翻车也没关系,过段时间就长起来了,而且能获得剪头发经验!

右侧

分区剪法都一样,但右撇子拿剪刀会不顺手,所以剪起来会慢一点。要么反转手腕刀头向右上,这样相当于左侧镜像了,觉得累也可以刀刃朝左下顺着剪,这样剪完会有一点点外翘,也很可爱,总之找到自己喜欢的手势就行了!多看看镜子留意是否左右长度差不多齐(否则就会像我一样第二天还要返工,太麻烦了)。

清理Tips

  • 不光滑的材料(棉的、布的)容易粘头发,建议光着身子直接穿一个滑滑羽绒服材质的衣服,或者套个理发店布,透一透碎发就能掉下来。
  • 拖鞋也是,不要穿棉拖鞋,穿个塑料的,好冲洗。
  • 可以对着镜子在洗手台上剪,这样剪下来的头发直接掉在水台里,加上手捏着,基本不会掉到地上,清理起来很方便。
  • 清理的时候先把能捡出来的头发捡起来扔掉,否则冲不下去。剩下无法集中起来的细小碎头发直接冲掉即可。

Travel Tips

上周一读到一篇很喜欢的关于travel tips的文章!完全符合我的旅行哲学(和人生哲学)。文章里提到的有用tips包括:

根据你的激情所在而非目的地计划行程。The point is to get away from the expected into the unexpected. offer to pay the driver to take you to visit their mother

crash a wedding

不要心疼博物馆/演出票价的钱

首次抵达外国城市时来一场街头美食之旅吧,Google street food tour for city X”

不要爱抱怨的旅伴!

给旅途来一些限制(低预算、在当地只能骑自行车等),限制孕育创造力

预算充足时很推荐包车(当地司机可以带你发现更多有趣的)

去墓地、小工作室、市场、药店这些人们真正生活的地方

简略的旅游计划是完全OK的,那样才会有冒险的体验

内部游览(后台、工厂内)、进入不常见的地方

很近的、能一口气去了的地方尽量就去了,与此同时,比起去很多地方、每个地方只逗留一会儿,在一个地方花多一点儿的时间更好

The list of most coveted cities to visit have one striking thing in common—they are pedestrian centric.

For a truly memorable trip, go without reservations, just winging it along the way.

找当地朋友而不是向导,让ta们告诉你ta们觉得有趣的事

To stay safe, smile. Be humble and minimize your ego.

跟随人潮,可能会来到很有趣的地方(游行/节日庆典/派对)

目的地旅游指南+旅游论坛补充

去当地的麦当劳体验一下熟悉餐品的当地味道

A good question you may want to ask yourself when buying a souvenir is where will this live when I get home?The best souvenirs from a trip are your memories of the trip so find a way to memorialize them; keep a journal, send updates to a friend, take a sketchbook, post some observations, make a photo book.

Laser out, meander back. 大城市给人感觉都差不多!别停在那“适应”了!

一些很有帮助的网站/工具:

比起具体的tips,最喜欢的是作者的态度,Perfection is for watches. Trips should be imperfect. There are no stories if nothing goes amiss. 再次应和了上面提及的我喜欢的“粗糙”感。顺道看了一下作者个站,发觉他给自己的定义是乐观主义者,也确实是乐观主义者才能给出的tips,视意外为乐趣、机遇而非灾难。但如果只是用嘴说,估计先前并不践行这样观点的人是很难接受这样的出行方式的吧,在没有获得过足够正反馈的前提下,未知应当很令人惴惴不安,相反,如果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反而难以理解步步为营的重要性了,于是链接到本文最后一个,也是我最讲不清楚的话题——《极乐迪斯科》。

《极乐迪斯科》

应该是2022年5、6月份玩的了,一口气玩了四十几小时,玩的过程中也很享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质量非常高的游戏,但一直以来想起它我总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我觉得它没有给到我Outer Wilds那样的感受,但根据身边朋友反应+产出太太的反馈,它应该可以。能做到这一点的游戏很少,而我不想浪费任何一次机会。所以最近觉得我的脑子应该长好一点了、经历更多了,至少阅读能力应该提升了,于是想再玩一次看看能不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周四晚上把这份遗憾告诉了小桃,没想到小桃反馈了很多:

我猜极乐迪斯科会让你感到比较难click,一方面是苏联解体后的东欧这个社会政治/文化的backdrop和你(自然也包括我)的成长经历极其不相同,所以无法轻易地产生到那种直击内心的共鸣,另一方面也是对harry这个comically dysfunctional、精神健康也很糟的addict没有共鸣吧。

我之前玩的时候感觉harry很多地方让我觉得很像bojack(但当然又有很多不同),这两个角色让我感到很relatable的其实就是他们个人精神状态,所以虽然我对两个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东欧/好莱坞)都不怎么了解更谈不上有类似经历,但依然很享受这两个角色的刻画以及分别的作品吧~

后来桃又提到harry这个角色:

所以在虚构作品里看到这样的角色fuck up terribly,一方面会觉得这种黑色幽默非常好笑,因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感受,只不过作品里极度夸张和戏剧化处理了(所以说comically),另一方面剥开这层黑色幽默的表皮其实故事又是在讲这些角色依然在挣扎着理解自己、理解的经历和所处环境对自己的塑造,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despite having fucked up so terribly),这种真诚的内核又很鼓舞人心。

不管是厌恶自己还是自毁倾向都让我觉得陌生,也因此我无法真正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仍然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我清楚的是,我的这份不明白出于某种幸运,我愿意像Travel Tips一文里提到的那样面对未知和意外,纯粹是因为我拥有过好的体验,我只是被这份体验所塑造,同样的,不那么选择的人,或者说像harry那样做的人,也只是被自己的经验塑造而已。所以当我在提到那样的态度时,不希望显得自己这样好像更勇敢、更值得称赞,因为归根结底我们的选择都不完全出于自由意志,而在这些“选择”后仍然用力地生活,也许就是桃说的鼓舞人心吧。对于那些已经产生无法抹笑的差异,我只能感受到我的那一份,但我希望能尽量理解别人的。也有网友提到,对她来说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差异,所以更能玩进去或者读进去吧。(嗯,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


今早电台在放《爱爱爱》,我一边听一边在后座默默流眼泪。我完全不能算是方大同的粉丝(谁的粉丝都不是),不怎么了解他,听他的歌也不多。但作品是不会骗人的,你是怎样的人会原原本本地反应在你的作品里。这样一个热爱音乐并且相信爱的人就这样离去,在他还有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实在是让人难过。希望无论身处何处,他可以一直幸福。

Up next 关于别人不喜欢我喜欢的作品或者别人喜欢的作品我不喜欢这件事 上周末看到首页好几个关于题述内容的大思考还有点奇怪,没想到这些讨论的源头好像和我有关。 日记|《混沌武士》之夜
Latest posts 日记|《混沌武士》之夜 道格玛95和我剪的头发,旅行小贴士和《极乐迪斯科》里我难以理解的东西 关于别人不喜欢我喜欢的作品或者别人喜欢的作品我不喜欢这件事 书籍|《家的扫除》 厦门|春节出行 2024年度总结 【特约来宾】小桃的2024年度总结 不锈钢汤锅介绍及使用指南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下)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上) 日本|流水账版本濑户内海五日游记 博客九问 游戏|花与太阳与雨 游戏|In Stars and Time 周记|Cicada15周年巡演&费那奇动画之夏 “国游之光”背后的悲惨光景 周记|新家的第一个周末 合租生活启动! 看房注意事项 上海|我和电影 书籍|《控糖革命》 日记|下班后直奔酸汤米粉 灵感|从《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到《星际拓荒》 月记|四月开心事 记录|六个梦 周记|啦啦啦,啦啦 青岛|和友友 青岛|和家人 喜讯|工位有显示器啦! 灵感|想念到底是什么感觉 日本|Day 4 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