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选自Ghostpia原声,标题出自BGM的歌词。
说是周记,其实应该是双周记或半月记,想写写年后这两周发生的事/食用的好东西。
最近很密集地和朋友们联系。
tu酱在原来的群名前添加了一朵樱花,一个网友组成的群能保持如此高的活跃度时常让我觉得惊讶。多亏了tu酱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在群里发她做的便当和家附近的风景,我经常赛博狂吃或者在她身边的草坪上躺下。
年后初中同学到我公司附近的单位借调,常年一个人在底楼/窝在全家小角落吃饭的我拥有了饭搭子!上上周二饭后和她一起吃了焦糖蛋挞,上上周四一起逛了书店,上上周五为了庆祝周末到来吃了炸鸡、炒饭和部队锅。上周一一起吃了光明冰淇淋,一包里有两小根,一人一根。今天中午聊了一个半小时的天,聊到电影、游戏、鸡肉、油炸食品、冰淇淋和巧克力。我一边以和飞驰的子弹一样快的语速讲话,一边感叹对方不愧是我初中开始就很喜欢、觉得很对的上电波的人,和这样的人线下聊天的感觉无可取代!
上上周末大学同学去苏州考试,正好从上海坐飞机回学校,约了一起吃饭。上学的时候她有个带“欧皇”二字的昵称,这次仍展现了在饭店叫号前一分钟出现的“光环”(人不齐不能用餐)。她知道我喜欢垃圾食品,给我带了酒店送的小零食——一小包上好佳洋葱圈、两包咪咪、两包小包妙脆角和一包干脆面。饭前我对她说,跟你吃饭一点都不觉得有压力,因为我有信心轻松光盘。她狂笑,说还以为是我在她面前比较放松。分开之前她特意对我说,很久没听到有人叫她那个昵称了,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但让她觉得很有力量。很高兴她还是很喜欢吃饭和睡觉,以及听我说话总是会狂笑。
上上周四在心心推荐下看了《开拍吧,拉拉片!》,心心很努力地帮我扫码想给我共享她的夸克会员(虽然没成功)。看完后和心心聊了很多我一直想找人聊(但没人可聊)的话题。最开心的一点是,在我觉得我的简略的表达可能因为语义不详让心心不开心的时候,丝毫没有纠结就写了一长段话表明我的意思,因为我知道这在心心看来肯定不是“矫情的表现”或者“需要应付的麻烦事”。顺带一提,决定把每周四定为电影日了!
跟上一段经历比较相似的是上周聊天的时候,察觉到自己说了让小川伤心的话,我就会问我是不是说了让你不开心的话,我觉得我并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请让我好好说明吧!然后在得到肯定答复的时候马上回到先前的话题好好地、仔细地说话。觉得我能察觉到小川异样并不是因为我有多敏锐,而是小川曾在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告诉过我他的想法(我知道这对他来说不算是很自然的事),让我得以把他的表现和他的心情连在一起。
前天高中同学问我要不要看《沙丘》,她又又又包场了,还是沙丘马拉松!可惜我在她问的时候已经买好了《沙丘》的票,每次都错过她的场!(上次她包了《奥本海默》,但我提前买了英国影展的票。)下次有啥欧美电影上映的,我一定要记得不要提前买票,支持她的活动!这次就算了,《沙丘》视听效果是很好,但不想再看一遍故事了。但还想借机感慨一下外国电影里演员脸上的纹路、斑点、黑眼圈/泪沟真好看,不像中国电影一张张陶瓷脸,甚至现在开始流行发际线粉,春晚上主持人一个个都发际线脏兮兮……
其实我还挺担心这么写像在展示自己有朋友似的……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原因当然有开心、有感谢,但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自以为今年对“朋友”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一方面是,我发现好朋友是即使没什么重要的事要讲也不会担心打扰到ta的人,是即使说错话也可以大胆地沟通交流解开误会的人,是即使发一长段话过去也能确信会被好好对待、收获长长解答的人。过去某段时间我曾有“当我想把一整颗心交托给某个人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幸”的感觉,当时我安慰自己的方式是:“没关系,我不害怕伤心”。最近突然发现,我会有前面提到的感觉,是因为我在那些让我觉得安全的关系里太自在了,自在到甚至忘记了它们的存在,而那些会让我破碎的东西却抓取了我大量的注意力。
看完《终结的感觉》之后,我莫名觉得那些让我如履薄冰和无法得到回馈的关系都不重要了,因为我认识到,即使那些让我觉得幸福、自在的关系不是连续且唯一的,但至少世界上存在这样的关系,我是能够拥有这样的关系的。
另一方面是,那些需要我做一番心理建设才能面对的人,也没有做错什么,允许你想交往的人觉得你不算什么甚至“关系”本身在他们的生命中就没什么分量。有空的时候一起吃顿饭,是同好的还能一起听听音乐会、看看演出也挺好。
嚷了好久想买阅读器看漫画,春节的时候终于下单了文石Poke 5。现在我购物基本不会做太多功课,要么等着时机成熟了想要的东西自己出现(比如我的显示器),要么找一个气场相合的就直接下手。这点还是Gr3x让我明白的,某方面再被人诟病的机器,只要有一点直击我心并且能够让我坚持用下去,我就能将它的所有缺点全部美化。
买文石主要是因为它名字好听(特别是和汉王、掌阅等国产品牌比起来),能看微信读书和bilibili漫画,还能从dropbox直接导入书籍(其他品牌的国产阅读器似乎都没有这个功能),当然营销肯定多多少少起到了作用。买Poke是因为我高中有过一台kindle oasis(也因此没买kindle),觉得Leaf的形状学了oasis,就没什么兴趣买一台差不多的,和我找不到3DS的时候买了GBA一个道理。
到手觉得它很满意,水蓝色的保护套让我想起我的第一台NDS,小巧轻便。分辨率、刷新率、墨水颜色什么的我不是很在乎,唯一比较明显的不足是墨水容易残留,但我的眼睛比较大条所以影响也不大。春节假期看完了两三卷《迷宫饭》,还正式开始看《全职猎人》了,我终于开始看《全职猎人》了!
漫画效果
地铁里看书
顺带一提,《全职猎人》是我近年来接触到的少有的,能让人感受到很纯粹的阅读乐趣的作品,没有《进击的巨人》那样厉害的设定,也不如《迷宫饭》题材新颖,但就是让人很想看下去。还想谢谢小杰,我总怀有“像我这样看起来不冷静、不成熟的人,在别人眼里会有点傻吧”的想法,也因此很抗拒别人看到我的脸和状态就觉得我很“小孩子”。看到小杰之后真切感受到热忱、积极并不是幼稚和傻的代表,因为人不是单面的。小杰能够对认识不久的人说出“那么以后也一直在一起吧”、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的、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是小孩子的同时也一点都不“小孩子”。
那么以后也一直在一起吧(可以看到没有刷新页面的墨水残留)
织梦岛林克
和小川交换礼物得到的织梦岛林克amiibo!织梦岛林克简直是为amiibo而生的!写文件间隙一抬头发觉林克偷偷在电脑后面盯着我看总会忍俊不禁。
你的林克偷偷出现
昨天去了住处附近的公园,我期待已久的大草坪竟在我身边,虽然没有tu酱照片里的那么大、那么美、人那么少,但至少也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绿油油的小地方。打算以后天气好的时候多去公园晒太阳,争取约到人在野餐垫上玩桌游!两年前的春天也在教学楼的草地上打过游戏、玩过桌游,现在想来学校的草坪大得不可思议。
没有吃早饭,闯进一家很小的咖啡店,点了一杯热巧克力。店员递给我热巧克力的同时还给了一包糖,尝了一小口,很少见地没有希望热可可更甜。
咖啡店一角
店里空间很小,只放了一张小凳子、两把椅子,剩下的地方都被货架占满,除了琳琅满目的咖啡豆外,竟然有一层货架放了书和本子。我一边翻着咖啡店的藏书(翻了一小会儿就没兴趣了),一边听着外婆请教店员为什么咖啡豆磨成粉后煮出的咖啡会有渣渣。店员回答,只有速溶咖啡没渣渣,有渣渣的才香。
出了咖啡店,沿着公园步道往前走,看到卖鸡蛋仔的小摊,在心里暗暗计划下次来的时候中饭就是热可可+芝士味鸡蛋仔了,饭后还能在小卖部买个冰淇淋吃,再带一包薯片,到草坪上享用。
强烈建议点进链接去官网逛逛。特别提醒是Ghostpia不是Ghostopia哦!(回声河说起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制作团队都是日本人的缘故)。
发生在被雪覆盖的小镇的女性主角们的冒险故事。这次不再是骑士去高塔拯救公主,而是偷偷溜进巨大建筑的少女去寻找“没有名字”小姐。
简单来说,我给予Ghostpia高度评价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对关系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管是友情还是别的什么。朋友是一直等待着你走出那个房间,并且会抱着你说再也不放开你的,也会在拥抱一段时间之后发觉你臭臭的,并让你快去洗澡。“室友”(暂且是这个称呼吧)是会【防剧透贴条】的。
虽说本作刻画的关系在我心目中有些理想化,但这里所谓理想化并不是指它只让你看到幻想中的甜蜜一面,而是即使有不好的回忆,主角们仍然选择互相关心、互相记挂。
不适合多说,多说就剧透了,推荐给和我一样喜欢像端详水晶球一样端详关系的人!
很能明白这种“可爱”
上周四和友一起看了《机器人之梦》。看完之后我:如果是重要的人更应该好好说再见啊!友:确实像是你的愿望呢。友:设定了感情细腻、无异于人类的机器人,却没有探索这件事带来的哲学后果会让我觉得缺了一块重要的东西。我:确实很像你会想的问题呢!
看评论,很多人觉得这部片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我没这么觉得的原因是,伴侣怎么是能买的呢?(室友要是能买的话倒挺不错)。
虽然我是那种关系结束会很伤心的类型,但我觉得关系吸引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不可控性。你不能预测对方的行为,你不能操纵另一个人。如果伴侣是设定好的那还有什么意思。
挺为Robot不值的,不是说Dog多么不好,毕竟他也很努力找回Robot,而是他有很多选择(和别的动物建立关系、买新的机器人),只在没有其他选项的时候想起Robot,反观Robot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打从一开始Dog会选择Robot就不是因为Robot怎样怎样的缘故,而只是因为Robot易于得到并且不会out of control。
看到结尾会觉得只有更重视对方的那一个人,才会躲在一边想“爱而不打扰”,说穿了是不确定自己的出现是否会让对方高兴,“不打扰”听起来更像是害怕期望落空的借口。如果真是好朋友的话,是一定可以满怀期待地说“我回来了”并确信可以得到对方的回应的吧。
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会让我想起一些费那奇独立动画气质的、结尾让人大哭的作品,但是我不希望进入这样的关系。
发觉上班大半年,只有在春节假期前能看到拖着大麻袋赶地铁的人,也在那时候最明显地感受到上海地铁在站台停靠的时间多么短暂、多么不科学。好几次看到相约一起返乡的同路人一个被关在门的这边、一个被关在门的那边,也时常听到有人因为自己不小心做反地铁而懊恼。
想起Mother 3里堆满旧报纸的房门,“隐身”并不代表不存在。
适合一起提及的是,最近在公司附近的地铁口经常有小推车出没,一两个男人戴着围兜在推车后面做着烤肠。烤肠的香味在高楼林立的CBD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给CBD增加了一点生活气息。排队的人不少,也经常能看到有人边大口啃着烤肠边大步前行赶在绿灯倒数计时结束前穿过斑马线。
想起大学的时候通往学院路上必经的CBD,卖的小吃涵盖牛肉馄饨、炒饭炒粉、煎饺、山东煎饼、锅盔……入学不到一年,流动小摊贩因为影响校园治安被禁止入内,后来那一片的小房子也拆了,放学路上随随便便就能吃到美味宵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那时候只有聚集了很多美食的地方有资格被称为CBD。后来我才知道CBD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专指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