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omereason |||

灵感|写在回绝上司的一天

如果勿扰模式可以阻隔所有讨厌的事就好了。

今天上午有人给我派活,怪不得昨晚“上班恐惧症”发作。

第一反应是生气,我明明在名字旁边标注了请假时间(并且对方应该也在休假),为什么还让我干活?我论文都不一定能写完!很想回“请假中,勿扰”,可惜对面不是男的,下不了手。保持理智的那一部分说:其实也不是不能干,毕竟现在每天写论文的有效时间不超过三小时。

但不想干。

心里清楚想回绝,大脑又不断提示着回绝会面临的压力,所以选择拖延。午饭吃的粉都不香了(虽然调味确实不行),下午论文也写不进去(虽然本来就写不了多少)。

不出所料,快到下班点了也没发出消息。那一刻觉得此种场景好熟悉。实习第一周周六早晨,收到组长前一天晚上发的消息,问我有空干个活吗,在床上磨蹭了两三个小时不起来,想着要怎么说我没空;感染新冠后卧床休息,没回对方消息,对方发来一个“?”,从窗外还有光到房间一片漆黑,辗转反侧想怎么说我发烧了查不了;还有高三下半学期,觉得三模考考很差不敢看成绩,让男朋友看,看完帮我填材料。怎么总是这样。

最后在下班前发掉了消息,立刻退出APP,到现在都没看回复,不过心里舒服多了。吃完晚饭打了一章游戏,现在甚至把这件事写进博客里。

为什么对我来说发这样一个信息这么难呢?别说别人难以理解,我自己回忆起来都觉得奇怪。也许,归根结底是不想干活?觉得自己有“正当理由”,但在这儿好像又不那么“正当”?也许是觉得对方不是(或不确定对方是不是)愿意理解我的人?也许还有些别的。

想起来经常感叹别人能在notion/logseq/obsidian之上搭建出自己的“数字花园”,好厉害。我的话,用一段时间就会放弃,只剩下“数字废墟”。

又想,也许有的人并不需要一棵“知识树”,也许运用知识的方式本就不只有在一个井井有条的知识库里寻找一种吧。我好像更偏向于运用直觉和灵感。

说到这里我的直觉让我想起唐诺在《阅读的故事》里提到的,有人(记不清名字)的藏书有如牛羊般散乱的事。

这个玩笑或说“错误”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分类的破坏或者解放,而我们也都看到了,只要有诸如古尔德这样精彩的知识、想象力和脑子,即便是荒谬一至于斯的分类,同样可以联结到或说跳跃到演化史和生命的奥秘,通往一个意想不到的、极其丰饶美丽的思维世界,如此,我们怎么舍得不想方设法破坏那种单调的、唯一正确的专横分类甚至试着破坏一下我们书房的窗明几净,好把书册,当然也连同我们自己,一并给解放出来呢?

因此,书册横七竖八的书房,秩序不仅还在,而且还非在不可,只是它不该只有一种,一治而不复乱(这是中国古来最糟糕的幻想之一),而是依着阅读者层出不穷的疑问一次又一次建构起来的。不同的疑问,组合了不同的书群,改换并呈现新的秩序面貌,当疑问中止、失败或暂时被搁置沉睡,书就回归成无用而自由完整的本来面目,本雅明的面目。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磨蹭了那么久,但是能把想法说出来真好,不论拒绝的原因是真的没时间,还是懒得干,都比强迫自己去接受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要强。即使被对方在心里打上叉,能够尽早发现我不是对方想招的人,尽早走人去找属于我的地方,也比熬到熬不下去要好吧。

Up next 灵感|写在论文假第一天 很崇拜能取出有趣标题的人呢,我是账号都只能英文名和生日排列组合的类型,能起出现在的标题都已经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了。不过,虽然不吸引人,但这样的标题很适合我,能让我一下子回忆起写文章的时候,自己大概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方便以后的自己嘲笑过去的自己。 音乐剧|Next to Normal
Latest posts 电影|《四个春天》 随笔|两个人的生活和一个人的到底有什么区别 周记|去桌游展的周末 我的上影节十日谈 周记|关于生日周的一切 “从空中降落在地的多角星” 电影|《攻壳机动队》 巴厘岛|与许多美好的灵魂相遇 我终于用上棉条啦 日记|《混沌武士》之夜 道格玛95和我剪的头发,旅行小贴士和《极乐迪斯科》里我难以理解的东西 关于别人不喜欢我喜欢的作品或者别人喜欢的作品我不喜欢这件事 书籍|《家的扫除》 厦门|春节出行 2024年度总结 【特约来宾】小桃的2024年度总结 不锈钢汤锅介绍及使用指南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下) 北京|2024费那奇动画周(上) 日本|流水账版本濑户内海五日游记 博客九问 游戏|花与太阳与雨 游戏|In Stars and Time 周记|Cicada15周年巡演&费那奇动画之夏 “国游之光”背后的悲惨光景 周记|新家的第一个周末 合租生活启动! 看房注意事项 上海|我和电影 书籍|《控糖革命》 日记|下班后直奔酸汤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