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能回家、没地方出去玩同时也不想思考论文选题的五一假期,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该也没关系吧。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乐子(毕竟我最喜欢找点乐子了)。
什么?马斯特东?
在认识这个平台之前,先让我们多认识一个单词吧。
输入mastodon,维基显示的是:乳齿象,这么命名的原因是这种象的牙齿上有成对的乳头形状的凸起(虽然大部分图片和化石上根本看不出)。英文维基告诉我们这个单词是由“breast”和“tooth”拼成的,嗯,确实是纯纯的乳齿。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叫mastodon”长毛象“(也就是猛犸象)而不是”乳齿象“(好拗口)呢?
用我小小的脑瓜推测一下,也许是Mammut发音很像“猛犸”,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猛犸象的学名是Mammuthus,嗯,确实很容易搞混(诶?好像苹果MacOS13的代号也是”Mammoth”——猛犸湖)。
对比一下猛犸象和乳齿象的图片(Bing上随便找的)可以发现,前者的毛发之旺盛是后者远不能及的。嗯,现在我觉得把mastodon叫做长毛象可能是蕴涵了冲浪者希望自己头发多多的殷切期望。
怎么写到这里就花了一小时了啊!
了解完英文单词之后,稍微介绍一下这个平台,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微博/Twitter(当然不是很准确哈),甩上新鲜可爱的Holger博客上的介绍。
为什么马斯特东?
直接原因是微博显示ip属地之后,我有朋友安利了这个平台,我也就跟随着迁徙大潮来到了象(马斯特东的单字昵称)上尝尝鲜。
一开始觉得使用体验平平无奇,因为我用的微博客户端vvebo使用体验良好,而且4月28日大批用户搬迁到象上导致服务器很卡,但用了两三天之后,我发觉在这里冲浪的体验很特别。我是很喜欢在微博上碎碎念的类型吗,到这里来了之后,发觉大家都和我一样喜欢碎碎念,并且念的东西大相径庭,很有意思。此外没有“安全卫士”的言论审查,不用缩写和横杠,可以隐藏关注和被关注,没有办法通过关键词搜索直接定位到嘟文,让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everything is under my control。此外,关注简中赛博农场和中国数字时代,能够刷到很多微博上刷不到的,或者只能从好友那零散刷到但在象上可以看到总结的(例如【CDT周报】第67期:我们停步不前,我们反向行驶,我们挂着R档在踩油门),还有更多可爱用户/机器人(比如塔罗机器人、念诗机器人)等待发现!
当然啦,我也不确定我会高频使用多久,毕竟我在vvebo充了终身会员,不能浪费(而且还要看小爱豆)!
怎么使用马斯特东?
甩上两个链接,第一个是Holger的长毛象入门指南,着重介绍了站点、客户端选择以及基本的使用方法;还有一个是十分美观清晰的我流长毛象中文使用指北,着重介绍了“个人资料”的进阶设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多走走逛逛,搜搜例如“长毛象中文使用指南”之类的tag,很快就能上手的!
在电脑上点开豆瓣链接总是会跳转到首页,搜起来又很麻烦,直到我发现了这个帖子!
这本书是被《但是还有书籍 第二季》种草的,封面好漂亮(虽然我看的是电子版)。
作为一个对诗歌的了解仅停留于语文课本而且文字水平低下的人,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本书,放一段原文好了:
王维与李商隐象征了人生中冷与热、理智与情感的两端。只有投入没有旁观,投入则堕为沉溺;只有旁观没有投入,旁观将成为逃避。我们生命中的有些瞬间像“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的王维,有些则像“不辞妒年芳”的李商隐。冷静的判断和涌动的欲望如果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么在无数次的循环中,他也许会在某一刻观察到心灵活动的规律,产生一种觉醒的意识,意识到不论是就此中止还是继续追求,终究有选择的余地。在这样的时刻,自由就产生了。
我不怎么读诗,也没有黄晓丹那么敏锐,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体会到所谓“心灵复活”(封面上叶嘉莹写的,我自己看的时候还没发现),并且让这种感觉在生活中延续。
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是大三上的时候,选了文学院的选修课,一节是讲山水诗的,一节是讲现代诗的。到北京来之后,特别是经常揣着我的小相机走路之后,好像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风景、人物、光影的身上。我固执地觉得校园里的树比之前看过的都好看(很可能是以前没有仔细观察),很高,叶子很密但不散开,就好像学校太小了每棵树都本本分分不敢占太多地方一样。风吹过会发出很好听的沙沙声,好想做一副缀满树叶的耳环哦,这样转头就能听到树叶的声音。
四月上旬去小西天看了同名电影,就想把导演写的书也买来看一看。很值诶!!!里面有好多照片!!!有一张是电影里很喜欢的一个镜头!!!
就是这张
顺带一提,我一直在找适合本书的bgm,最后发觉《东风破》格外合适。
看作者提到姐姐很喜欢他,会用纸给他剪星星,我想起来小时候,在奶奶家的阳台上,很喜欢我的阿姨(奶奶的妹妹的女儿)会带着我用不知道哪里变出来的模具在橘子皮上刻各种图案。我们两个坐在矮矮的小板凳上,橘子皮和模具躺在高一点的四脚凳上,腰部酸背不痛地做一下午,做完了指甲缝都黄黄的,洗好多次都洗不掉橘子皮的香味。
作者还说他帮爸爸妈妈养兔赚钱,想起了我养过的小兔子,是小学的时候表姐(这次是外婆的姐姐的外孙女)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小兔子养在阳台上,平常外婆会给我在靠近阳台的地方架一张小桌子,我做一会儿作业看一会儿小兔子,勤勤恳恳养了好久。但那时候没有养兔经验,有一次摘了雨后的草给小兔子吃,等我放学回家发觉小兔子已经直直地靠在笼子边上不动了,后来在楼下挖了一个小坑把小兔子埋了,不知道这么多年小兔子过得怎么样。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他们生活可美好,种花种菜看书写字玩乐器,看了书才发觉这家人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作者的爸爸妈妈好总给人一种,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会有办法、永远能够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感觉,比如养猪买不起饲料就从路上捡西瓜皮剁碎了喂给猪吃,钱不够就做背带补贴家用。虽然“爸妈长年累月地辛劳,想方设法赚钱,生活却一成不变地窘迫”,但这种“窘迫”在他们的经营下,好像反而变成了令我好奇甚至惊叹的生活了。
虽然从未碰过毛笔,但他觉得自己有写字的天赋——事实上,我爸一直默默地认为自己具备所有天赋……
作者总说自己没有父母“年轻”,不如父母豁达自然,但作者的敏感也是好珍贵,比如他会留四五天的空瓶子给地铁口的老人,还纠结着要不要和老人搭话(虽然到最后都没实现)。一本书里至少偷偷抹了三次眼泪了,大哭了两次,很可爱。
可能是因为电影先入为主,特别喜欢看作者写家人,其余的几篇倒是不怎么吸引人了。最后放一段喜欢的内容:
父母不需要考虑得失,也不需要别人同情,甚至不需要别人的理解,本着“人”的身份行事,反倒轻松自在。
有的人精于计算,有的人勤于劳作,怎么选择都不错。判断得与失的时限大概要拉长一些,或许是一辈子。
买了三本书,一本是《四个春天》,已经快读完了,还有两本是:
很喜欢在小西天看不是特别有名的中国导演的作品,首先票便宜、好抢,其次他们的触角都好敏锐,很有个人风格,再次又没那么成熟和从容,有一种别样的可爱(可能主要还是因为第一点)。
这部电影就非常符合上面三点,让我最感动的倒不是呈现出来的这一家人被阴霾笼罩之后的生活,而是片尾导演一家在爸爸病床前的录像,让你觉得一个人想要表达的意愿如此强烈,可以突破前面的故事、演员的表演以及镜头语言直接扑到你面前。觉得自己必须要说点什么的感受,不管是文字也好视频也好,非常非常动人且珍贵。
本来4月29号可以去资料馆看《又见奈良》的!还在小程序上收到了半价票,但因为疫情关系取消放映了,希望疫情快点结束!
看了一集动漫滚去看原著了(因为tzc说恋爱戏份不多,我觉得最好再少点,没兴趣看你们谈恋爱啊喂,除非是金田一和美雪)。
总体来说挺好看的!男主的任务难度算回溯流里高的了(诶!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开端》,如果喜欢《开端》的话《夏日重现》很可能是你的菜哦!),正反两派基本全程智商在线,感觉没啥bug结尾不崩,打算等动画全出了一口气把动画看完。
btw漫画作者是个游戏厨,特别喜欢小岛秀夫和宫崎英高(给男主安排这么难的任务一定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hhhhh)。
我也喜欢很有个人风格的游戏!打完《空洞骑士》都不知道打什么了qwq 游戏
五一期间一时兴起,买了心愿单的第一个游戏,虽然只要18块但还是告诉大家千万不要买!游戏粗制滥造!内容倒是有点意思(英文名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该懂的差不多都懂得差不多了吧)。大概是关于AI对个人隐私的“利用”,言论审查机制的运作方式等等……不能多说,为了保证这篇能发出去!
总而言之就是在各大app都显示IP属地,mastodon迎来人口大迁徙的一周接触到这个游戏,好巧。
昨天,随着奶奶第二次核酸结果出来,爷爷奶奶终于都阴性了!!!!
4月12日,奶奶核酸检测阳性;4月15日,爷爷抗原自测两条杠;4月16、17日连续两日医护人员上门测核酸,4月17日晚疾控中心来电通知二人阳性结果,并告知是否去方舱由街道办安排;4月19日上午奶奶用力推开门发觉门上贴有封条(确定了暂时居家隔离),同日奶奶抗原转阴,爷爷仍然两条杠;4月22日收到居委会发的中药;4月23日,爷爷被转到方舱隔离,所幸是酒店方舱,二人间,有卫生间和热水;4月25日,奶奶抗原转阴第七天,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4月26日,奶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非常伤心,居委会干部通知表示是否去方舱等疾控中心通知;4月27日下午奶奶接到街道办电话,询问老人身体状况;4月28日中午爷爷到家,爷爷奶奶二人一起吃午饭;4月29日,医护人员上门为奶奶做核酸;4月30日,奶奶核酸阴性,非常开心;5月3日,医护人员上门为奶奶做二次核酸,傍晚得知核酸阴性结果,奶奶“心中石头总算落下”。
这三个礼拜,从一开始得知奶奶阳性,到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会去方舱,再到爷爷一个人在,再到奶奶核酸仍然阳性,好像每次觉得可以稍微放下心来了,就会有需要更紧张的事儿,我尚且如此,不知道两位老人是怎么过来的了(爷爷可能是不怎么紧张,毕竟他不用手机)。
在抗原转阴一周但核酸仍然阳性那天晚上跟奶奶视频通话,奶奶特别难过,一个人在镜头前抹眼泪,说作为居家隔离的阳性患者心理压力很大,虽然大部分邻居能够理解,而且还有好心邻居帮他们拿物资,但是总觉得一栋楼因为自己不能摘星很难过,本来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可以阴性了,没想到还是阳性。我在电话那头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奶奶,我能做到的实在是太少了,可能只有牵挂和倾听,好在奶奶居家隔离了三个礼拜终于阴性,希望之后也不要再有什么“意外惊喜”了。
之前很少看到我们家群聊这么热闹,每天都有人展示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小辈指导老人怎么用小程序,爸爸经常跳出来炫耀他的零食,以及我跟大家汇报找实习的情况(其实是在给大家打预防针)。以前我也不怎么跟家里人打视频电话,这次觉得通话和文字消息确实还是不一样的。
从小西天出来,等红绿灯,总觉得北京的夜晚留在我心中的印象是黄黄的。
地铁19号线的座椅好高级。
回到寝室刚好赶上17辩论队录祝福视频,大家真是一点变化都没有(除了jr)。
浪味仙,Lonely God,好神奇的英文名。
楼下有一颗树,一个人横在路的中央,让人觉得他很特别。冬天的时候黑漆漆的树枝在蓝天的印衬下格外庄严肃穆,春天到来,才发现他其实!他其实是一颗!会开花的树呀!最厉害的是有一天刮风下雨,花朵基本都被吹落了,但过了几天树上竟然又都是粉色的小花了,真是一颗厉害的树哇!怪不得你能占着路中央的地方!
去了快要拆掉的食宝街,上一次来的时候还在读本科,好像对这种全是小吃的美食街很容易产生感情。
这个奶茶好好喝!
阿瓦隆局!本学期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学会了阿瓦隆!清明假期玩阿瓦隆,五一假期继续阿瓦隆,开心!
一下午都在看番好幸福,时间呲溜一下就过去了,《全部成为F》还挺好看的诶,氛围渲染得不错,总而言之虚度光阴真是令人满足。
感谢大家的收看!写了那么多估计也没什么人看到这里吧!
祝大家都有一个美妙的夏天~